【引言】记叙文写作技巧教案(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 篇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学生的A卷基础习题;
2.阅读讲解:阅读之表达技巧。
【教学内容】
考点解读
主要题型有两类,一是小处设题,从句段切入考查修辞、语言效果和表现手法;二是从大处设题,从谋篇布局角度考查表达技巧。
题干的表述一般为:
(1)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
(3)结合上下文分析……的表达效果。
知识回顾
1.什么是表达技巧?一般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
比喻: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修辞手法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映象。
对偶: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为补充。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象征(托物言志)
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内容,情节更生动感人。
衬托手法:正衬/反衬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某种情感。
表达技巧
直接抒情
表现手法
间接抒情
动静结合
渲染
用典
虚实结合
描写
记叙
表达方式议论
说明
抒情
【例题剖析】
亲亲麦子(节选)
张佐香
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
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3分)
【方法小结】
三大意识
①审题意识(范围、角度、指向、要点)
②文本意识(结合语境、结合主旨)
③规范意识(分条解答,步骤完整)
【过手练习】
(一)句段的考查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文章第④段写“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二)全文的考查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⑴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⑵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 ……此处隐藏7227个字……,谈谈你所受到的人生启迪。
这一类题目我们要注意哪些?
明确考点——发展性考题:谈感受、启示
学生思考,结合题目回答。
①感受启示要由原文引出。
②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
出示参考答案:
1、无论是“错过”还是“舍弃”,我们心中都要有明确的目标;(2分)
2、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主动适当地放弃。(2分)
完成《别踩疼了雪》中的相关题目。
13.阅读全文,说出女儿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4分)
14.第⑦段加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17.文中第⑩段有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也有一位母亲给孩子留下了短信。这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大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微软用户第4页20xx-12-21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读了这两位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作答。(50字左右)(4分)
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 篇六教学目标:
能明确记叙文阅读的具体要求,探索试题的呈现方式;并通过本文的解读,提高答题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记叙文阅读考什么?
一、根据阅读分析06、07年的试题(《风吹一生》《心灾》)的体会,说出记叙文阅读“考的是什么”(即各对应了《考试说明》上的哪些点)。
记叙要素 记叙线索
记叙顺序 记叙人称
记叙内容 记叙思路
中心意思 词句的语境义
叙述描写 议论抒情
作者情感 读者感受、评价、启示
教师小结:试题特点:
1、取材内容文质兼美,突出一个“情”字,
2、试题的内容,紧扣考试说明。由于题量限于4~5题,所以两年的“异”,只是考点的不同,并非本质的改变。
3、试题的形式,灵活多变,注重情境的创设,但始终紧扣文本。
教师建议:答题时:
1、首先要基本读懂文本,千万不要在没理解之前匆忙答题;
2、要认真审题,要透过创设的情境看出“考点”所在。
教师过渡:什么叫读懂文本?
1、“写的是什么”(记叙文主要从写的什么人、记的什么事、状的什么物、抒的什么情等方面来理解),
2、“怎样写的”(思路、结构、主要手法等),
3、“为什么要这样写”(欣赏角度)。
三、下面,我们就以《能给予就不贫穷》为例,来看看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
1、学生阅读思考
2、交流:写的是作者到山中拜访大自然的朋友
怎么写的:采用了拟人手法
四、阅读《山中访友》,组织学生解答、讨论、评价老师的题目。
13、为什么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在作者眼里,山中的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和我说话,和我交流,和我成了好朋友)
14、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短语补写作者的游踪。
走出门,进山访友——(首访古桥)——(树林奇想)——(山谷俯仰)——(驻足遥想)——(树下凝神)——踏上归途。
15、请根据第③节的内容,品味“德高望重”在文中的含义?
(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古老,持久不变的坚韧个性,热爱身边的一切)
16、仔细阅读第⑤节,想一想六个称呼是否可以互换?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 ( )
17、作者满怀热爱到山中访友,触摸着历史的年轮,感受着绿色的亲情,涤荡了心中的浑浊,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城市。但是城市中却有一些人不是那么热爱自然,甚至肆意破坏自然。假如你是作者,请你对这样的人说一段话。 ()
五、假如请你根据归纳的记叙文阅读考点来命题,你能在本文中找到哪些命题点?请结合课文举一例说明。
六、课堂小结。请同学谈:通过本课学习,你的收获或疑惑。
附记叙文案例:
《山中访友》李汉荣
①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觉好清爽!
②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③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④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⑤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喂,云雀弟弟,叽叽喳喳说些什么?我知道你们是些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你们津津乐道的,都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⑥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那都是命运神秘的手相,在它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采一朵小花,插上我的头发,此刻就我一人,花不会笑我,鸟不会羞我,在无人的山谷,我头戴鲜花,眼含柔情,悄悄地做了一会儿女性。
⑦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慈祥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满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俯身凝神,才发现许多蚂蚁也在树下避雨,用手捧起几只蚂蚁,好不动情,蚂蚁,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⑧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也该回家了。于是,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记叙文写作技巧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