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廉洁征文(共12篇)

时间:2025-03-28 08:53:54
廉洁征文(共12篇)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2篇《廉洁征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廉洁征文》相关的范文。

篇一:廉洁征文

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从小就应该做一个廉洁的人。廉洁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

比如说有两个官,一个是贪官,他贪污国家的钱,从不为老百姓着想;一个是好

官,为人民做贡献。我们一看当然会选择后者。

有一个人,我们都认识他,他就是包拯。我曾听过关于他的这样一个故事:事情发生在北宋皇祐二年闰十一月。宋仁宗下诏以三司使、户部侍郎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淮康军节度使、景灵宫使。张尧佐是张贵妃之父张尧封的堂兄。张贵妃受到宋仁宗宠爱,张尧佐也就青云直上。

包拯时任监察御史,负责对皇帝百官的纠弹。他认为宋仁宗一再超擢张尧佐,任人唯亲,不合大宋法度。他上疏指出宋仁宗提拔张尧佐是错误的,并分析其背景是后宫干政、个别大臣曲意奉迎。包拯此举如天惊石破,激起了一片称赞,大臣们纷纷上书反对任命张尧佐。面对强大的舆论,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

转眼到了第二年正月,宋仁宗经不住张贵妃的一再请求,再次下旨擢升张尧佐。包拯不顾再次触犯宋仁宗和张贵妃,又一次挺身直谏。

张尧佐见包拯等人言辞激烈,感到众怒难犯,当即表示不接受委任。于是,宋仁宗也就顺势下台了。

可是张贵妃却老大不高兴,一再在仁宗耳边吹风。这年八月,宋仁宗金殿早朝,张贵妃特意送到宫门口,抚着仁宗的后背,柔声说:“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封宣徽使之事啊。”

金殿之上,宋仁宗果然又一次降旨。可御旨一下,包拯马上上奏。这一回,宋仁宗打定主意,坚持己见,说:“张尧佐并无大过,可以擢升。”

包拯谏驳道:“各地官吏违法征收赋税,闹得民怨纷纷。张尧佐身为主管,怎说是无大过呢?”

宋仁宗叹了口气,婉转说道:“这已是第三次下旨任命了。朕既贵为天子,难道擢任一个人就这么不容易?”

包拯闻言直趋御座,高声说道:“难道陛下愿意不顾民心向背么?臣既为谏官,岂能自顾安危而不据理力争!”张尧佐站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

宋仁宗见包拯这么执着,众大臣又纷纷襄赞,而自己又没有合适的理由反驳,心里非常生气,一甩手回到宫里。

张贵妃早已派人在打探消息,知道又是包拯犯颜直谏,惹得仁宗下不了台,所以等仁宗一回来,她马上迎上前去谢罪。

张贵妃早已派人在打探消息,知道又是包拯犯颜直谏,惹得仁宗下不了台,所以等仁宗一回来,她马上迎上前去谢罪。

宋仁宗余怒未消,举袖擦脸,说:“包拯说话,唾沫直溅到朕的脸上!你只知道宣徽使、宣徽使,就不知道包拯他还在当御史!”

包拯写过一首名为《书端州郡斋壁》的诗: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这首诗,可以说是他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看了包拯的廉洁故事,大家也跟包拯一样做一个廉洁的人吧!

篇二:廉洁征文

说到“廉洁”,很多大学生会感到里自己很远,认为那是工作以后再考虑的事。其实不然,廉洁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美德,是我们大学生应有的一种品质。作为预备党员,就更应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校园中推动廉洁文化。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今天,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青少年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建设廉政,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同时也要有文化上保证,讲廉政必须讲廉政文化。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可以为中国廉政文化提供充分的思想资源支持。

“廉洁”二字,其含义不仅仅是“不贪污、不受贿”那么简单。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

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廉洁文化主要有四个特征:

一是主体的大众性,主要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二是指向的权力性,主要表现为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廉洁自律,恪守宗旨,执政为民;三是实施的职业性,主要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四是组织的公共性,主要表现为机关、团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廉洁高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廉洁文化,就是要倡导立足我国国情的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道正派的社会文化,以不断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增强人们拒腐蚀的能力;就是要以社会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以营造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社会氛围为指向,以树立牢固的廉洁理念、构筑反腐倡廉的社会公众思想体系为根本任务,使廉洁意识内化为社会公众的思想准则和道德准绳,外化为社会公众倡导廉洁的自觉实践,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社会精神风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廉洁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学校是传授与学习知识的神圣殿堂,老师教书育人,学生求知明理,本着为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着,然而就在这神圣之殿下也混杂着些许不和谐。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日益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人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吃饱穿暖,于是,“吃”要吃高档的,“穿”要穿名牌的,就连用的也不能马虎。手机,电脑,mp3已被不成文的归为进大学校门的三件必备,更有甚者开着私家车来上学……学生中攀比之风比比皆是。更有甚者,有的教师边教书边下海,边拉关系边赚钱,甚至有学者抄袭他人的学术成

果,大搞学术腐败。据统计,目前大学生中受处分最多的是因为考试作弊,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而学术诚信、逾期还贷等问题在学生中也时有发生。这都是关系到一个人廉洁的问题。而一些“腐败”现象也悄悄浮现于学生中。学校学生社团有校里统一拨下的经费,班级也会收取一定的班费,而管理这些费用的都是学生,阴暗事件的`时时发生,外人却不得而知。

大学生廉洁教育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岗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它是一种关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诚信素质、职业规则的教育,职业性是它的最显著特性。从职业的视角探讨和实践大学生廉洁教育,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天的大学生,明天就将步入社会,学校是希望通过一系列廉洁教育课程的开展,引导大学生形成诚实守信、正直节俭、崇尚廉洁的价值观。而作 ……此处隐藏7513个字……肃党纪、法律、法规,加强机关与群众的监督力量和惩治力量,使 不敢贪。

二,强调部门、组织上的分工、合作和相互制约,使 单靠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不能贪。

三, ,生活富足了,权钱交易也就少了,这是不必贪。

四,讲究领导的带头作用和全民素质教育,使人们发自内心的鄙视腐败,崇尚无私,自觉维护心目中的神圣,从而做到想也不想贪。

五,儒家文化讲究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主张个人一日三省,修身养性,主张建立清平世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以他的一生树立了一个 “廉洁奉公”的新形象,以他的一生给了我们许多警示,展示了一种高级境界的洒脱。如果大家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人人洁身自好,个个品格高尚,神州大地自然就变成一片净土,这就是皆无贪。

总之,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必须要多管齐下,既要关口前移,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就象xx同志所提出的那样“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又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强化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以党风管政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保障。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篇十:初中生廉洁征文

俗话说“宁可没钱,不可伤廉。”“贪心是一切邪恶的根源。”廉洁本是每个人应该崇尚的美德,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人开始学会贪小便宜,领导干部被曝贪污的新闻更是接连不断,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得知,腐败的君主终究会让国家走向灭亡,只有清正廉洁才能受到百姓的爱戴,得到后人的赞颂。

晏婴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作为齐国的良相,他一生崇尚节俭,平日粗茶淡饭,妻室只着布衣,从不奢望丝绸。晏婴自己有一狐裘,一直穿了三十年,别人讥笑他,他却泰然处之。景公称赞他勤政廉洁,并赐给他千金之裘,但他却坚辞不接受。

北宋包拯为官清正廉洁是妇孺皆知的,老百姓称之为“包青天”。包拯一生,身居高位,大公无私,痛恨贪官污吏,到了晚年,担心后人会出不肖之徒,于是就在家中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著名的《诫廉家训》以警戒后人。

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时,留下了一份《家事遗嘱》:“余因尽粹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孙先生为中国的独立与自由奋斗了一生,功勋卓著。他担任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大总统,但临终时留下的遗物只有一些生前的衣物,2000多本书籍,还有华侨为他募捐购买的住宅。这份《家事遗嘱》就是孙先生一生廉洁的真实写照,怎能不令人动容?

想想如今,我们怎么能忘记那些贪官创造的惊人数据,在他们眼里,也许拥有全世界都不满足。领导干部应该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只知道将财产据为己有。

荷花以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受到人们的喜爱。领导干部们更应该崇尚廉洁,拒绝贪污,为我们老百姓做榜样。

篇十一:初中生廉洁征文

说起清廉,想必大家都会想起这几年最热门的话题“反腐”。确实,自从习总书记上台以来,国家对腐败的查处力度大大增强,清廉,也成了做官最根本的要求。

古今中外,名垂青史、受人敬仰的人,无不清正廉洁。小学时,我们学过的公仪休,官至鲁国宰相,平时特别喜欢吃鱼,一个国民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尽管他的学生劝他收下,可他依然不为所动,一点点都不收。反观现在,有些人已经当上了市长、省长,对金钱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甚至主动受贿。

中国的朝代更替,哪一个又不是因为朝廷的腐败的呢?唐太宗清廉为政,使中国强大起来,到宋朝发展到了巅峰,出现了四大发明,科技、经济空前繁荣昌盛。可到清末民初的时候,英国人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出现的蒸汽机,中国人甚至都还没见过,人家都在用机器纺织了,可我们还在用手工,怎能不落后呢?闭关锁国是一方面,可最主要的难道不是统治阶级的.腐败吗?为官清廉能使一个国家昌盛,如果连做官的都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那么下面的老百姓又怎么能遵纪守法呢?

近代,众所周知二战时纳粹德国屠杀了近600万犹太人,在如此残暴的国家中,竟没有发生过一起贪污。二战结束后,驻德美军清查盖世太保的财务,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这个曾经在纳粹时期权倾一时、掌握着生杀大权的秘密警察组织,竟然没有贪污事件。联想起许多国家屡屡出现的腐败,不禁叫人感叹:管中窥豹。也许,是因为纳粹的严厉惩罚,但更多的是日耳曼民族的素质和教养。或许,这就是纳粹能在10年内迅速崛起的缘故吧。

记得宋朝的大臣包拯说过,“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是啊,为人清廉,必定会受到人民的拥护,而贪污受贿的人,不仅触犯了法律,更损害了自己在广大人民面前的形象。所以,让我们多一点清廉,少一点贪污吧。

篇十二:初中生廉洁征文

何为廉洁?古籍有载:“不受为廉,不污为洁”——题记

一声两袖清风,只南窗卧枕卷书,乃恒古不变的为官之道。出仕为官,从王朝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现世的“人民公仆”,身份地位的变化不会影响仕途中种种“潜规则”的存在。多少一腔热血、才思出众的人被金钱权力蒙蔽了本清澈的双眼,迷乱了原正直积极的内心?

思墨者不免沾染浊色,忆朱者才能保全精神。回想几千年来,历代王朝衰荣败起,各个派别谋政夺权,却总有那么一些人用行动将清名永远留在了百姓的心中。改革开放时立志“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拿自己的工资给群众买药,困苦到献血补贴家用,也不曾贪国家一分一毫;明朝时“亲给钱粮,不扣一厘”的海瑞,历经四朝,倍受排挤,却不改“海青天”本性;就算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都有“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的宋子罕。

或许有人说,我非那些大红大紫的官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群众,廉洁离我太远。我道不然。不知大家可听过这样一则笑言,有一个孩子偷拿了学校的一枝笔,老师告诉了他的父亲,希望为人父者可以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父亲这样对孩子说:“儿子,你要笔为什么不和我说?这样的笔我可以从公司拿一大捆呢。”听完了,你可以一笑而过,可你是否想过,这正是如今社会的风向所在,这正是发生在你身边的行为。众人皆如此时,你可否众人皆醉我独醒,可否出淤泥而不染?

廉洁非实物,不可触不可见,但它于我们,于这个社会,却像氧气一样重要,不可缺不可少。廉洁之人似严寒傲立的雪梅、劲风不倒的翠竹、清香难散的素兰、独树风寂的秋菊,不陷世俗污浊,不受利欲熏心。

或许有人说我在当下社会,别无选择。可大家可曾想过,什么导致了腐败现象日益严重?金钱权力的吸引?不,它一直存在,改变的是人。越来越少的是本该人人都有的自我控制力。如果让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放之任之,大家可曾想过我们的未来?天空本已不似先前清澈明净,难道还要让人们的心也如此吗?

廉洁并非难事,不贪是廉洁,不拿是廉洁,甚至为国家节省一颗螺丝钉也是廉洁。于公物,我们要能保则护,能省勿奢;于小家,我们除自己保持廉洁外,也要劝诫身边人。

“宁做清水之沉泥,不做浊路之飞尘。”我在这里,呼吁所有人,廉洁就在身边,请好好守护它!

《廉洁征文(共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