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民族团结征文(新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民族团结征文 篇一“56个民族,56朵花再多一朵我掐掉它。”清晨导游自言自语的同时,也提供了客车内愉悦的气氛。是啊,中华人民共和国,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各自彰显着自己的特色。
说起民族特色,我们就不得不提起云南这个地方了。全国56个民族,云南的少数民族就有52个,其中有一定聚居区的民族有25个,白族、傣族、纳西、独龙等15个民族为云南省所独有。大大小小的少数民族分布在云南这片土地上,为这片土地平添了不少色彩。
先说说居住在这片土地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吧那就非彝族莫数了。彝族原名“倮倮族”,以前的女子上身都是赤裸着的,而且穷到一家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后来毛主席参观了这个民族,认为“倮倮”有失礼貌,便更名为“彝族”彝,有米有丝,有吃有穿,寄托了毛主席美好的祝愿。彝族节日就数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它是彝族盛大的节日,也是彝族的狂欢节。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
照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同辈互撒,是亲密友爱;青年男女互撒,则是恋爱的开始。节日之夜,在彝族聚居的大山深处,到处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景象十分壮观。
再说说云南居住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吧,那就是基诺族。基诺?这不禁让许多人想起了基诺彩票,或许更多的80后、90后会联想到诺基亚手机吧?不过,我再此郑重地向大家声明:基诺族与现在我所说的两项无任何关系,它只是一个人口居少的民族,而基诺,是基诺族传统语言的翻译。所谓“基”,意为舅舅,而“诺”,便是后代的意思二字连起来,便有“舅舅的后代”和“一个尊重舅舅的民族”的意思。为什么基诺族起了这样的一个名字呢?传说他们的创世女神“阿嫫腰北”在逃难时和哥哥匿在一个大鼓里,在水上漂了几个月才漂到云南此地,便就此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于是形成了今天的基诺族。
在云南这个地方,比较有特点的还要数摩梭人。摩梭人的走婚习俗可是名扬千里的。有许多人不了解走婚,以为是歌中随意唱到的:“我是摩梭人,我有十五个女人。”,可是,现实却不是这样虽然说二人有了孩子不用男人扶养,但摩梭人讲究的是一夫一妻制,讲究的是三年相识,三年相知,三年相恋的。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种婚姻模式。摩梭人是母系社会,在日间,男女很少单独相处,只会聚会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日间约好女子后,会在半夜的时候到女子的“花楼”,传统上会骑马前往,但不能于正门进入花楼,而要爬窗,再把帽子之类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叫其他人不要打扰。
然后在天不亮的时候就必须离开,这时可由正门离开。若于天亮或女方家长辈起床后才离开,会被视为无礼。在她们这里男女性爱关系与经济关系牵连不大,结合是自由的,两厢情愿的,离异更是无瓜无葛,不会发生任何纠纷。男女双方都有主动权,社会、家庭不干预,即使发生纠纷,双方母亲、舅舅们也会妥善处理。结合并不是以谋生为目的;离异也不会危及谁的生存,经济再富裕也不会为彼此结合稳固构筑可靠的基础。所以,走婚文化避免双方的财产争端,名扬中外,甚至有些老年汉族情侣也开始学习走婚习俗。
最后要说的一个民族,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民族那就是云南特有的神奇的纳西族。为什么说它神奇,是因为纳西族是有出了名的“恋爱自由,婚姻不自由”,所以一对对青年男女出现了一段段悲惨爱情故事,也出现了一桩桩神奇的殉情,形成了神奇的殉情文化。说它神奇,那是因为其殉情人数之多,殉情成风,是中国乃至世界众多民族中所罕见的。当男女青年因为种种原因相互爱恋而不能走到一起时,就会相约一起去情死(殉情)。情侣决定殉情后,有的会把自己的决定告诉自己最好的朋友,向他们诀别。而朋友要恪守古规,为密友守口如瓶,决不外泄。个别的殉情女子还会把这一决定告诉自己的母亲,而母亲也同样会保守秘密。一对对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忠贞令我钦佩,但对于珍惜生命这一角度,我就不得不告诉自己这只是一种文化了。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可如今,56个民族融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大家庭,大家一起欢歌载舞,共创辉煌。
民族团结征文 篇二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藏族是一个爱美也善于表现美的民族,因而对于居所的装饰也十分讲究,常见的有在室内墙壁上方绘以吉祥图案,客厅的内壁则画蓝、绿、红三条色带,以寓意蓝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则的民居在门上或绘制日月祥云图,或悬挂风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则竭力渲染外墙和门窗,富于彩绘装饰,气势不凡。
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区别于其他民族民居的最明显的标志。
民居室内外的陈设显示着神佛的崇高地位。不论是农牧民住宅,还是贵族上层府邸,都有供佛的设施。最简单的也设置供案,敬奉菩萨。
富有宗教意义的装饰更是西藏民居最醒目的标识,外墙门窗上挑出的小檐下悬红蓝白三色条形布幔,周围窗套为黑色,屋顶女儿墙的脚线及其转角部位则是红、白、蓝、黄、绿五色布条形成的“幢”。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观中,此五色分别寓示火、云、天、土、水,以此来表达吉祥的愿望。
还有以墙体装饰表达藏传佛教派别的。如萨迦民居的墙上涂有白色条带,在条带上再涂以相同宽度的土红色和深蓝灰色色带,中空为白色,在建筑主体或院墙直角转弯处及较宽的墙面上,还自上而下地用土红色和白色画出色带,以标识该地区信仰的是萨迦派。
西藏最具代表性的聚落方式是宗教聚落。宗教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增添了西藏民居的魅力,如拉萨的八廓街民居群即是围绕大昭寺发展起来的,是城镇宗教聚落的典型 ……此处隐藏4067个字……抢答竞赛,我们的发言非常的踊跃,虽然我们班只得了个鼓励奖。
今天的民族团结日这个活动,首先,要感谢我们的老师和我们的父母,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哪能有我们这次的活动呢?在此,我要对他们说:“谢谢你们!”
民族团结征文 篇六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壮观的蓝色星球,上面住居着一个很团结的国家——中国。
它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56个民族,56朵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每当我听到这句歌词,我都会想起我们学校很多不同民族的同学互相帮助的时候。
我是一个维吾尔族姑娘,刚转学来这个学校的时候,因为是从二年级才转学来的,还没有汉语功底,经常会有发音不准,字写错等的事情,学习起来是相当的困难。
但是,我旁边的一些同学吴俊雨、李欣洁、周晓艺等汉族同学会经常帮助我在学习上的困难,因此,我的成绩才提了上来。
我对她们的非常感激,心想她们有困难我一定要帮助她们。果不其然,一天轮到我们班值周了,可是我们学校也有民语班,但他们不会维吾尔语,于是我想:我一定要帮助她们!我告诉他们几个最基础的维吾尔语,比如说不要在楼道里跑的维吾尔语,还有靠右行的维吾尔语……我很高兴,能够帮助他们。
心灵贴着心灵,就好像光明与太阳;臂膀挽起臂膀,就好似蜿蜒崎岖的长城;身躯靠紧身躯,就好像连绵起伏的山峰。而中华民族团结的情是永远凝聚在每个人心中的爱……
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长长的眼睫毛,高高的鼻梁,这就是我维吾尔族的小伙伴迪拉热也是我的结对子的亲戚。我跟她已是5、6年的邻居了,交情也很多。可是在这么多事情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件事。
事情发生在一天晚上,那一天,因为迪拉热一个人在家害怕,便来到我家住,我们两个便一起玩着玩着就睡着了。可是晚上我突然发烧了,当时我只知道头疼便想找药喝,可我准备起来时,吵醒了迪拉热,她起来后看着我说:“你脸怎么那么红,是不是发烧了?”看我没说话,便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焦急地说:“你发烧了,现在怎么办?”说罢,她又问我:“你家有没有退烧药?”我让她在冰箱上找一找,但是没有找到。她准备去她家拿药给我,嘱咐我,好好在床上躺着,等她回来。可是不到5分钟,她就已经抱着药回来了,看到她还在吐着粗气的样子,真的很想笑。不过一会,她喂端来一杯温开水和拿着几药,小心翼翼的递给我,嘱咐我慢点喝,生怕我被呛到。喝完药后,我就沉沉地入睡了。等我早上醒来时,就看到她趴在我的床边睡着了。现在想一想,我非常感谢迪拉热在我生病时帮助我。一幕幕暖心画面,一阵阵欢声笑语,说着、笑着、唱着、跳着,让这份情谊在心中绵延下去。
这感人肺腑的故事,难道还不足以代表凝聚在各民族之间的爱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因为,我们各民族早已血肉相连。而这温暖的爱,也将永远在民族团结之间流淌。
民族团结征文 篇七中邦传统节日――春节每一年夏历的岁首月朔,是中邦夏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首要、最暖闹的节日。因为过夏历新年的时分,正是冬终春始,以是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中邦人过春节有良多传统习俗。自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春节了。在这段时光里,家家户户要大打扫,购年菜,揭窗花,挂春节绘,写对于联,蒸年糕,做好各类食品,准备辞陈送新。春节的前夕喊“除夕”。元旦之夜,是家人团圆的时候。一家人围立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大饭,说谈笑笑,直至天明,这叫熬年。大年节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水饺。古时分鸣零面为“子时”,大年节的子时正是新去年瓜代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水饺,是与“更岁接子”的意义。这也是“水饺”称号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始一起头,人们要行亲休、看朋友,相互拜年。拜年,是春节的主要习俗。贺年时,各人都要说一些祝贺福祉、康健的吉祥话。春节习俗——搁爆竹该半夜接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其中华大天上面的地面,爆仗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辰,有的地方还在天井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盛繁盛。在熊熊焚焚隐象的旺火四周,孩子们放爆竹,开心地欢蹦治跳,那时,屋内是明亮的灯火,庭前是鲜丽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儿,把除夕的热烈气氛推背了最热潮。爆竹声响是辞陈迎新的标记、喜庆心情的披露。做生意贾家。放爆竹另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收大利。不过,据故习以为,敬财神要抢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口诚。旧时,自春节半夜启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人主人,为了表现招待财神,便拿赐给人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固然总任没完要道些吉利话。比方:“金银玉帛滚进来”啦!“右面有对于金兽王,右里有对于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心彩。别的尚有一种就是打扮成财神爷的容貌,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前面随着几个敲锣挨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达神爷像,以便讨赐给人钱。
每一到人家门口,就唱止:“左厢堆满金银库,右面玉帛满屋堆。”一大堆讨吉行,不停于口,直至主人欢乐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连声致谢然后,就尽力地捶打一阵子,在咚咚锵锵的饱锣声中,转到其他家去了。各人放完爆仗回到屋里后的熬头件事,便是拜天地、迎神、祭奠先人。古时,这类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没有同,祭祖情势也各别,有的到田野顾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先人笨位顺次晃在正厅,陈设求品,然后祭拜者按老小的顺序上喷鼻敬拜。南方人还在祭祖然后,检察时宪书上所载今年的吉本方向,焚灯笼火炬,降壶挈酒,违香叫爆竹,开门出止,迎迓喜神,称“出天方”或“出止”,浙江叫“出觅”,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乞求神的总称保佑一年百事顺利。元旦熬年是整夜没有睡、通宵达夕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解彩,张贴对于于联,剪窗花,贴春节绘,红红绿绿把屋子扮饰得万紫千红,为节日加多了浓烈的氛围。孩子们最盼望的事或许便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大家坐在桌旁不许行,等各人都吃完了,由长辈收给晚辈,并鼓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进修出息,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后代睡梦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儿们会合正厅,长啸爷爷祖女、爸爸女亲新年快活,排队敬拜;此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女亲的坐房,一全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白叟家还嫌不够热烈,故做吝啬,由还价还价到围攻探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发掘进去,大家劫掠一空,才啸叫而散。白叟家遇彼景象却乐不可支,觉得这是新年纪事顺遂的好前兆。人们的传统观思,总是喜好在春节时,多讨些好彩头,期望统统顺本,那彼中有很多故习俗。如各地皆有制止施用扫帚之俗,以为新年施用扫帚将会把命运运限扫走,扫往财气,新的一年度聚会会议难接好运。假使非要扫天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民族团结征文(新版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