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美术教育学毕业论文【多篇】

时间:2025-03-03 12:40:47
美术教育学毕业论文【多篇】[本文共8740字]

【导语】美术教育学毕业论文【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一

摘要:美术教学对学生人格的的塑造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美术课上,不但要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本文分析了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提出了美术教学与学生人格塑造的关系,建议加强美术教学,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完美人格;塑造

美术教育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人格的教育。长期以来,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主要是对知识和技能进行传授,却忽视了美术教育中对人格的塑造,教师要把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人格放在重要位置,这也对美术教育起到了约束作用。所以,要完善学生的人格素质,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小学美术课上加强技能训练与基本素质提高,有利于个性品质与思想情操的发展,对小学生人格的塑造起到了推动作用,有利于符合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这也是现代美术教育的结果。

一、美术教育的作用

1、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从小学生开始,让学生接触到高水平的美术作品,有利于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担心大师的美术作品过于高深,怕小学生看不明白,不能接受画中的意思。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学生面对大师的作品时,他们会有些不同的想法,曾有人所说:孩子具备天生艺术家的才能,他们具备与大师直接对话的能力。这点我是深信不疑的。我曾让小学生欣赏过《米罗》。课堂上,他们欣赏完米罗的几幅名作,学生受到了启发,在我的引导下,能够较好地思考、理解并解释画的内容。同时,他们能用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说出了画家所要要表达的意思。通过讨论、解释作品,来引导学生们体验、思考,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与情趣。但是,单一的美术欣赏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无益的。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家尹少淳曾说过:纵向深入会使横向关注更直接,只有较深地学习一个学习内容,才会对与之相关的作品加以关注,才会对定风格以及艺术家的相关内容加以关注,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成长

创造力为人类所特有,而想象力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我们会所想象力比作创造力的翅膀,让学生乘着它飞向创造力的宝库。受传统教育影响,许多美术教师只是单纯地灌输知识,而学生也只是简单地接受知识。不但要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精神,还要打破这一纯粹的接受式的教学。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的情境,创造有利于学生了解与观察周围环境的条件,让学生的眼界拓宽。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提出过:一切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与兴趣相关。兴趣有利于人们积极地认识事物或者关心某种活动。心理学家提出: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有利于观察力的培养,有利于记忆力的增强,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学习劲头足,心情更愉悦,在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有促进作用。结合小学生这一特殊的心理特点与兴趣特点,美术教师还要结合自己的言行,对教学的过程进行设计,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美术教学,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1、挖掘教材,以德育人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课,不仅肩负着美育的重要责任,还担负着德育的重要任务。美术课主要是对美术教学与德育的有机渗透,坚持“学画画先学做人,要做人首先要立德。”为在美术课上成功实施德育教育,教师还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挖掘教育的内涵,在教材中自主地寻找德育素材。比如:在欣赏课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欣赏教材所提供的相关美术作品,并且收集一些工艺美术图片,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国工艺美术作品之魅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适时地对外国的工艺美术作品加以选择,让学生在古今中外的作品中学会比较与鉴别,把欣赏活动搞好、搞实。使学生的美术鉴赏力得以培养,使小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更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另外,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大多数的作品都蕴含着某种特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相关的爱国、爱家、爱美思想加以培养,培养小学生为有德少年。

2、提高绘画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在美术基础教学中,老师最常用到的是临摹与写生。在临摹中,学生懂得并掌握了线条的组织,对造型的塑造,对色彩的调绘,对构图的平衡,进而对每幅作品的艺术美有了深切的体会。美术中的视觉元素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具有积极影响,情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特性。学校的情感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的,它具有理智性与与正确的价值评价,将其结合在一起具有高水平的情感教育作用。现在的心理学感受到具有高尚情操的学生可以实现自觉地学习,他们的学习也更刻苦,他们追求真理,他们的身心也是健全的,他们具有最完美的人格。我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让他们到校园中画风景和建筑;到市场中画场景和人物;画自己的老师与同学。这种课程设计主要是促使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也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3、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今的社会非常丰富,个体间也存在着差异,尊重与保护人的个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保护个性主要是保护社会的丰富性,丰富而自由的个性有助于丰富创造力的的发展。美术教学中对自由性有所提倡,在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与课程设置的创新性都有所设计。美术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发展了学生的直觉想象,对学生的思维及表达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美术促进了学生对不同于其他的非人文学科的探索,促使学生理解主客观的事物,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是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1]王承昊主编,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闫承利主编,现代素质教育艺术大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版科学教育

美术教育学毕业论文 篇二

《初中美术教育困境及教育策略刍议》

摘 要:初中是学生从少儿到成年的一个重要过渡期,同时在进行美术学习的时候也是从儿童画转向成人画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学生的心理在这个时候也是逐步地成熟,

学生的学习任务在不断地加重,教师教学任务也逐渐增多,这给美术教学带来了一个新的挑战。

关键词:初中美术;困境;教育策略

在进行初中美术教育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影响美术教学的因素,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对美术问题进行探究,在对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策略,努力发展学生的美术兴趣,在绘画的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尽量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

一、初中美术问题提出的原因

初中美术课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一方面美术教育面临着小学和高中都没有面对的困难,一方面,学校还是能够像小学那样开足开齐美术课,而且美术老师都是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比小学的美术老师要专业很多。

< ……此处隐藏3642个字……崭新的原创的有才情有吸引力的方式将创意化为活生生的作品。在所有的创意中间,广告绘画艺术的表现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它将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效果,并引导人们去思考和联想。

如何来执行大创意,如何来更好的表现大创意,我们这里都来探讨一下平面广告招贴中绘画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1.对比。

利用两种效果的图形在作品众形成强烈的反差,冲击受众的视觉。所谓效果,含义很广,比如形态上的刚柔对比,渲染的浓妆淡抹,色调上的冷暖,比例大小上的对比等等。对比应该说是增强视觉冲击力度最常用得手法,大家可以多看看人家的好作品,它们都是综合运用的结果。

例如有一种名叫“均衡酸”的新上市女性化妆品,能有效地调理女性皱纹皮肤。于是,这种化妆品广告,在绘画背景色彩上,厂家指定要印成“酸”色(浅黄色)作底色和“反白”文字。不过,这种的色彩对比,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2.反常。

反经验常识得表现,这样也能很好的抓住受众的眼球。将生活中的经验常识来个颠倒,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房子原本是正立的,你将它在作品中倒立过来;还有水往低处流,你可以让它向上流淌。等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都可以尝试着表现。细化来说比如有些是比例大小的异常反经验,使正常比例的部分比例发生变化异常,或者使多个图形的大小比例发生变异,其实这其中也蕴含对比,只不过这是一种反常识的特殊对比。反常也能对受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四

论文摘要:本文从中国原始先人的思维方式谈起,分析了影响中国工艺美术的发生及演绎的思想文化因素的成因及根据。

关键词:工艺美术 起源演绎 思维文化

一、引言

中国工艺美术发生的较为久远,在久远的年代里,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史前美术史上发生的一切,但是我们可以从原始先人遗留下来的痕迹来分析其思维方式,以及由此种方式而产生的作品来探讨艺术的演绎。影响中国工艺美术发生发展的因素很多,因为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史必定受多个因素共同组成的环境的影响,包括、、文学、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本文主要从思维、图腾、神话、阶层分类来探讨。

二、工艺美术的起源演绎概说

从起源来说,整个人类社会工艺美术的起源应该具有共通之处。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人类趟过的是同一条河流。整个工艺美术发展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世界的远古洪荒时代,也许当我们的原始先人从树上走下来,打制第一块石器并用它来打击远方的飞禽走兽时,第一件工艺美术作品就产生了。不论这件作品的创作思维、审美心理、作品的功效如何,这件作品都应该是属于工艺美术系列。“制造工具的行为打开了动物快感向人类美感转化的一系列过程的闸门,特别是对造型艺术来说,工具堪称为一切造型艺术的鼻祖,它包含着造型艺术的基本萌芽”,[1]因为人类的历史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任何工具的制造都是根据当时的劳动需要和能够驾御的物质材料制造出来的,大自然能够提供给人类的最为直接与方便的材料便是石头,最早的工艺美术起源于最早的工具设计,而最早的工具设计就是石器设计。人们对最早的石器加工,“自然谈不上有的审美加工,但当时的人类确实已在观念中形成了对石器具体形状性能的蓝图,在千万遍反复实践中,对于在具体制作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诸如尖或者薄等形体概念和在具体砍砸时由这些形体产生的使用快感之间建立的思考,成为最早的对美的认识的客观物质基础”。[2]因此,我们可以说,第一件可以利用并利用了的石器工具就是第一件工艺美术品。

小孔是灵魂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通道。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知道原始人的对生存的观念,在工艺美术的发展演绎中这种观念的影响是很大的。至于求全与求美的观念,我认为是中国人的吉祥与审美心理的体现。中国的工艺美术在以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沿着自己的方式在发展,无不渗透着自己的这种观念。

三、工艺美术起源演绎的思维文化

远古时代,万物洪荒,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人类对自然的一切感到陌生和恐惧,日月星辰的变换,山崩地裂的灾难,生老病死的神秘,无一不给人类带来了障碍,人类靠自己的劳动改变着自然,同时也在改变着人类本身;劳动在改变着人类的同时,也在锻炼着人的思维。由于对自然的不理解,原始人赋予自然万物灵性,试图以此亲近自然,于是便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万物有灵”的观念自始至终贯穿在原始人的头脑之中,正如泰勒所说:“事实上,万物有灵是宗教哲学的基础,从野蛮人到文明人来说都是如此。虽然最初看来它提供的仅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赤裸裸的,贫乏的宗教定义,但随即我们就能发现她那种非凡的充实性。因为后来发展起来的枝叶无不根植于它。”原始人正是在万物有灵观念的基础上形成基本的阴阳观念,而阴阳观念无不贯穿在人类的工艺设计之中。

人的观念重视研究人的本身,中国常常思索:“人类从哪里来?”原始先人从男女交合诞生生命的现象得出结论,即“男女精构,万物化生”,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界两种彼此对立而又相互依赖而存亡的物质势力。

阴阳五行、八卦和图腾崇拜等观念的相互影响作用,是受原始的互渗思维作用的结果,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工艺美术的色彩来分析。人们从对自然的了解出自然界的五种基本色彩,即青、赤、黄、白、黑,并把这五种颜色视为正色。“通过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说,色彩的象征和比附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五色(青、赤、黄、白、黑)、五方(东、西、南、北、中)、五时(春、夏、秋、冬、长夏)、五性(仁、义、礼、智、信)、五声(呻、笑、呼、哭、歌)、五态(恐、喜、怒、忧、思)、五气(寒、热、风、燥、湿),成为一个可以相互转换相互比附的整体系统”。可见,中国人很善于将不同的事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而糅和在一起,各种事物意义的转换,造就了中国文化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中国工艺美术自从起源以后,一直沿着自己的固有的思维模式发展着,而工艺美术的创作设计,最根本的还是受设计思维的制约,设计思维更是受社会文化的限制。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渊远流长,经久不衰,是有自己的文化精髓置于其中的。而中国文化的互渗思维将各种事物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中国的器物造型及色彩配置等工艺美术的各要素分别具有更为深层的意义,也可以说,由于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中国的工艺美术品有极强的象征性,而这种象征性已经随着的迈进慢慢渗入到人们的心里,所以说中国文化有很强的渗透性。

四、结语

凝聚着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国工艺美术,在过去和现在的国际性贸易和文化交流中,都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不仅向西方传去了精美的丝织品,而且传去了蚕种和织造技术。陶瓷之路更是跨越中世纪东西世界的一条纽带。瓷器的外销不仅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转化为全人类的文明财富和世界性生产产业,而且影响了所到之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

参考文献:

[1]卞宗舜。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轻出版社,1993:5.

[2]邓福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轮。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200.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美术教育学毕业论文【多篇】范文。

《美术教育学毕业论文【多篇】[本文共874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