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画的教学设计(精选40篇)

时间:2025-04-24 08:53:24
画的教学设计(精选40篇)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40篇《画的教学设计》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画的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

篇1:画教学设计

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字归类等方法,认识 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会写“来、去”2 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远—近”“来—去”3 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

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 个字。

【设计意图】通过画和文的结合,帮助学生提取诗中的信息。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认一认。

3.引导学生看插图,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4.同桌互读诗句。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读一读。

5.指名分行读,其余同学反馈评价,有错及时纠正。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使教师了解学生生 字的认识情况,找准不认识的、读不准的生字,教学时可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

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1)出示:远、近、还。

请学生带读这 3 个字。引导学生寻找这3个字的相同点。

认识偏旁走之。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一记这3个字。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远、近”。

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

(3)出示本课其余生字。提问:还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

2.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

出示:米—来、无—天、爸—色、近—听,

指导学生找找每组字的不同,在反馈的过程中认识斜刀头。

3.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

(1)出示:远、无、来。让请学生说说和这些字意思相反的字。

(2)课间操“说反话”。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巩固生字,增强生字识记的效果。体现了“一字带一串”和“同一个字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的思想。

4.复习巩固。

(1)在新语言情境中认字。学生认读:“远山、白色、远近、听说、无声、还是、还有、走来、走去。”

(2)发给学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3)发给学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5.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

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水、去”,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

2.教师示范“水、去”,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不仅要看教师范写,还要看是如何对学生写的字进行反馈的。要引导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找到改进的方向。

篇2:《画》教学设计

【教材理解】

《苏珊的画》是冀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讲述的并不是苏珊的画怎样好,而是苏珊通过画画这件事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在让孩子正确认读课文中的15个生字的基础上,让孩子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感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这三个方面的目标。根据以上目标,将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难点确定为认读本课的15个生字,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第二课时的重难点确定为复习会认的字和写字。

【学情简介】

二年级的孩子通过一年多的识字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很多的识字方法,具有了课前预习的能力。所以我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重点放在了让孩子在语境中记字,让孩子在边读书理解课文和朗读的同时记住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认读要求会认的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字。

【教学方法】

新课标提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自制的课件和远程教育网中的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谁来说说你的兴趣和爱好。有一个叫苏珊的小朋友也和你一样喜欢画画,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苏珊的画》

2认真看老师写课题,画字拼音。

3找同学读课题,齐读课题。

(这样找学生单个读课题是为了让学生分清“苏珊”这两个字)

4画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课件出示画的写法。

请你打开书第76页,把画这个字写在书上,老师看看谁的姿势最正确。

(这样把生字放在这里进行学习,为了分散很多个生字在一起的教学,让学生能更快的记住,而且采用得是课件出示字的写法,更优越于老师的板书,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了整个字的写法和笔顺及笔画。)

5你知道有哪些名画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副名画,是我国大画家齐白石的作品。齐白石简介,出示作品。

(让孩子在识字的同时了解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培养了孩子对祖国的热爱。)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悟

1自由读文< ……此处隐藏53788个字……阅读,开阔思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遇到困难,而且也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新课改要求中低年级学生能够不拘形式地记下见闻和感受,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应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宗旨,设计了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表达、倾听和应对的能力。

板书设计:

25 、玲玲的画

哭 笑

画弄脏了 画了一只小花狗(得奖)

动脑筋

坏事 ———————— 好事

篇39:《画》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画家的作品,理解画面的形式美、节奏美、艺术美。

2、学习画家作品中色彩、黑白关系的处理方法。

3、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肯定自我。

教学重点:

画家作品的色彩美、造型美、形式美。

教学难点:

在画家作品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联想。

作业要求:

仔细欣赏画家的画,对其内容、造型、色彩等进行分析,尝试临摹你最感兴趣的局部(可作修改、在创作),同时画出自己的联想。

教学用具:

欣赏作品、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导入:生动、形象、有趣的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极大兴趣。

三、新课:(突出美术特色,体现创新精神及个人风格,渗透德育,体现教法。)

1、分析德国画家马克《猴》画的特点:

(1)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2)造型、色彩的特点?

(3)绘画中的风格你喜欢吗?

小结:画家画的可爱的猴子造型和丰富的色彩,让猴子快乐的回到森林中去。

2、分析古代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线条的运用。

设问:在古代绘画中怎样使用线条?

小结:线条要流畅,有节奏感……

3、张广《秋夜》马的造型结构。

分析马的造型处理:

小结:形象进行了变形处理,色彩简练、夸张。

举例示范:变照片为黑白画。

4、分析作业步骤:

(1)对照画家的画。

(2)画大体

(3)加入自己的联想或感受。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小结:概括出本节课知识的要点,作业讲评。

篇40:《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和“无”、“来”与“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

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认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收入诗句

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20个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师:会认这四个字吗?(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师: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比较)

2、学生读诗

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

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正音,突出重点

1、学生自读诗句,用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桌教读。

3、全班齐读,轮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1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韵母,“声、惊”是后鼻韵母。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用生字卡抽读,主要抽读“声、春、近、人、惊”等5个易错的重点字;再抽读学生中平舌翘舌、前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全班齐读。

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忄”叫“竖心旁。

三、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想反)

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读一读,看看两道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待学生发现交流后)师总结性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有“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如果学生说出是“画”,则肯定学生的答案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画”;若学生说“照片”,也肯定学生的答案“照片”也是图画的一种方式”。)

4、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地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2)高??矮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4)白??黑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

(5)晚??早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

(6)读一读5组反义词。

四、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1、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形的笔顺、笔画特点。注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撇”,最后是“捺”。

2、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的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画的教学设计(精选4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