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论文多篇

时间:2025-04-28 08:53:22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论文多篇

【导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论文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论文 篇一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35-0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质量关乎“百科之母”——语文的基石,也关涉“人生之始”——小学儿童的发展根本。作为小学职前教师,应当知道语文教育的神圣使命,应当知道语文教师的崇高职责。本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课程模块中所规定的小学教师培养课程,是教育学和小学语文教育这一具体学科结缘而生的一种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课程,是信息化和时代化发展的要求,是为高等师范院校(系)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用来培养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下能够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因此,对于承担《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师而言,需要有科学化的思维、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民族化的立场,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专门研究。

1 课程内容体系说明

本课程内容共有7章28节,其中涵盖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第一个层面为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通论(1、2、3、6章),涉及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概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和文化通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流程系统”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艺术”等;第二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分论(4、5两章),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模块教学设计”和“小学语文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两个方面;第三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中的拓展性学习内容,即本课程最后一章“名家名师语文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述略(第7章)。

上述内容也可以分为绪论、总论—分论—总论、补论三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分四个节次,分别概论学科本身的起源流变、学科定位及特定价值、教材资源生成及课程特点、要求,相当于课程谱系梳理和教材使用说明。

第二章、第三章是总论,是从事实层面、价值层面着眼,解决课程内涵“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第四章和第五章为分论,谈及五大模块和特定文体的教学设计,重点转向技术层面,因为要解决“怎么办”的实际问题。第六章是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技巧,是由四、五两章具体的教学,转向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

第七章是补论,原来的教材很少涉及。名家名师的语文教育主张和教学设计艺术,既是当代语文教学的根基,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现实标杆,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汲取本土母语教学的优良传统和精髓,返本开新,学新知新,启迪智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结构示意图:

2 教师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根据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实际,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师把这门课当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论或教学设计原理来讲,势必会削弱实践教学和技术操作。二是重实践轻理论,教师让学生轮番登台试讲,让学生自主体验,但缺乏理论高度。学生很快能成为一个合用的人手,但缺乏成为一个人才的理论功底。三是齐头并进但浅尝辄止。从形式上完成了一门课程:记忆几个概念,背诵几个原理,实践课程撒手不管。鉴于以往的教学惯性和教育弊端,我们认为该课程教学既要注重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规律的教学,又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学习品析精品教学案例,组织进行课堂讨论,并通过单项和整体教学设计,不同模块、不同文体的教学设计以及备课(包括撰写教案)、说课、讲课、评课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因此,本课程应主要结合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完善教学方法的信息化,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演练实践法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在教师职前教育学科设置上赢得了独立的一席,在教育实践中能否站稳,关键取决于教育研究和教学成果。要把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置于基础科学的地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跨学科研究的背景上,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理论,吸收语言学、文章学、修辞学、逻辑学、文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邻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多视角、多侧面地丰富和充实自己,在学科整合和“智力杂交”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还要学习国外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吸收现实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和语文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运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实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利用电化教育、多媒体介质和网络教育的优势,形成崭新的、适切的、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之根必须深扎在中国的土地上,体现中国语文教育的特点。发掘和整理语文教育的理论遗产和特色设计,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尊重和研究汉语文教育从古至今的教学经验,诸如“文道统一”、“读写结合”、“启发诱导”、“口诵心惟”、“知行转化”、“自力求实”、“情感熏陶”、“读书做人”、“合作探究”等,才能客观地总结语文教育的规律,进而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设计。

3 学习建议

本课程的学习,首先要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即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原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系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与技巧等等。同时还要很好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中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模块教学设计的特点、方法与要求,更要掌握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寓言、神话传说、古诗文、歌谣与儿童诗之类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特征与要求。另外,要借助网络上大量共享的信息资源,搜集了解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名家名师、各种流派关于语文教学主张、教学设计特点和基本经验,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吸取其中精华部分为自己所用,借此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要及时完整地完成相关作业和各种训练项目,如理论分析应用题、案例学习分析题、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以及说课讲课等活动,借此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具体来讲,有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课程理论的指导意义,整体把握本课程的理论体系和知识层面,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还可以为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及时认真地观看教学录像、学习教学案例,积极参加校内外观摩学习活动,并能在此类学习活动中做到眼、耳、手、脑并用,善于从别人的教学实践中获取经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真谛。

(3)积极踊跃地参加教学设计、教案撰写、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等各项技能训练活动,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训练中获取技能,在训练中巩固技能、在训练中提高技能。

……此处隐藏16086个字……地学校跟岗见习教师工作,在导师即小学语文教师的带领下参加所在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0.5”是指第四学年春期实习,以校外基地学校从教能力训练为主,在小学集中开展跟岗实习研修。

培养模式的变革必须通过构建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来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除通识课程外,专业课程由教师教育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教师教育限选课、艺体教育限选课和学科专业限选课等板块组成。与其他院校同专业现行课程设置相比,专业课程体系有三个明显的变化:加大了教育学、心理学类、艺术体育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共计390学时,占了近20%;增加了农村基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等课程;改变传统师范教育中学科教学时数过长的弊端,适当减少学科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实践环节。该课程体系的特点是:力求使学生能够达到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的培养要求为主,兼顾小学语文教师岗位教育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同时,根据一专多能复合型语文教师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小学语文教师培养为主,兼顾艺体类课程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三、深入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深入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要根据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按照师范生的从教能力的需要实施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同时探索与教学内容和要求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古代诗歌欣赏与朗诵”课程改革为例:

本课程是该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项目课程。第一,通过系统的行业调研和小学语文教师岗位分析确立了该专业岗位的能力需求:言语表达能力、文学欣赏能力、语文教学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第二,确定古代诗歌欣赏与朗诵课程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培养朗诵古代诗歌的能力;了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古代诗歌的教学要求,分析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思路,培养语文教学能力,即识字听说能力、古代诗歌的阅读教学能力。第三,根据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由于小学语文教材按照古代诗歌的人文内涵从低段到高段依次安排了歌颂大自然、山水中的哲理、友情、亲情等作品。因此,古代诗歌欣赏与朗诵课程打破了以往学科专业课按照时代从先秦到清代分类讲授诗歌的设计,共设计了十个学习模块:模块一为基本学习模块,以训练学生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的认知和熟悉为目的。模块二至九安排了8个分项学习模块,按照人文内涵依次为大自然诗歌、哲理诗歌、春恨秋愁诗歌、亲情诗歌、爱情诗歌、友情诗歌、怀古咏史诗歌、爱国诗歌欣赏与朗诵。模块十是综合实训模块。除第…个模块外,每个模块都包括欣赏与朗诵两个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小学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主要有咀嚼语言读懂原诗、感悟形象领悟人文内涵、琢磨方法体味艺术、朗诵等4个步骤。实际上,小学语文古代诗歌的教学过程就可以理解为“一个项目的完成”。本课程通过学习模块来开展教学,每个模块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十个学习模块共同完成课程目标。因此,本课程采用传统讲解法与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如启发互动、辩论式、项目教学法等。在本课程的分项学习模块教学中,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preject teaching)与以往教师为主导按固定教学内容组织课程教学相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实施相关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特点在于:将一个相对独立的现实项目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组织与实施到绩效评价。组建成一个动态的学习系统,由学生在教室的指导和协助下按规定的教学阶段自我完成,教学内容则是通过项目的实施进程有目的地进行,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在最终完成项目的同时,渐进地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每一环节或节点的基本要求与重点难点,从而高效率地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在教学中遵循“从做中学”的原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学生从模拟开始逐步掌握每一模块教学要求中的方法和技能,在实践中加深知识和理论的消化吸收,并内化为能力。

四、打造学术水平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师资队伍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一专多能复合型的小学语文师资”的培养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能力是决定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一举一动不仅影响着教师自己的工作效果,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品格。因此,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以及良好的师德修养和开拓创新精神。二是学科专业素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量剧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科不断分化与综合。这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横向知识技能,努力做到“专才”与“通才”的有机统一。三是教育专业素养。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如了解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等,还要会制作cai课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四是教师技能要求。实施新课程改革,关键在于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主动的探究式,由单一的认知转向认知、情感同步发展,使教学由单向输出式转变为多向师生互动式的合作式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论文 篇八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把英语课程分为九级目标,其中1―2级是小学阶段的目标,4年级学生应完成一级目标,5.6年级学生应完成二级目标。《标准》对实现各级目标具体要能做什么也作了详细的描述。要使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达到以上目标,英语教师的素质是关键。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师,究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一、英语专业知识

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是构成教师向学生“授业” 的基本内容。英语是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对于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掌握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是适应英语教学的保障。英语专业知识一般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准确而流利的英语语音语调,一定的贴近儿童生活的词汇量,牢固的语法修辞及文体方面的知识以及本国与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政治结构、价值观念等领域的文化知识。掌握这些专业知识是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具备的专业素养。

系统而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言语技能是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语言素质。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文化修养几方面。良好的言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几方面。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听、说、读、写等教学理论与技巧,应该具有如何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具备上好新授课、复习课等课型的良好的专业授课技巧等。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较为系统和扎实的现代英语语言知识,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只有达到这样的专业水平,才能全面地掌握教材,才能解答学生提出的与课内外知识有关的问题。学习外语学科的语言知识、基本技能及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加强自己所教语言材料的储备能力对小学英语教师基本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理论素养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论文多篇范文。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论文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